顯示屏缺貨嚴重是什么原因
2020-11-30 15:49:26
根據近日工信部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及統計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手機生產9.66億部,同比增長23.3%;其中智能手機6.9億部,增長14.7%。 好了,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大家嚷嚷的手機行業元器件缺貨真相,現在終于出來了,那就是,大家從去年底開始天天唱衰中國手機行業,導致廠商們對行情預估過于保守,在手機產能上漲了二成多的情況下,上游供應鏈備料明顯不足。 當然,你也可以說是臺灣地震、華映關線,三星改工藝影響良率,或者設在大陸的面板廠上In\On-CellLCD影響產能等等,讓中國市場上的面板供應緊缺;或者是運營商采購量加大,讓訂制機吃掉了品牌大廠的囤貨,中移動表示,怪我了! 實際上,蘋果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減掉部分供應鏈訂單、清理庫存后,整個供應鏈都為之震動基本上是事實。而且當時整個產業鏈庫存也確實較高,很多顯示屏模組廠的FHDLCD顯示屏大量堆積,庫存時間超過了一個季度。加上春節前后又有人炒作華為也跟隨蘋果減少了供應鏈的訂單,并且把數字夸大到減單二成,更是嚇壞了上游企業。華為最后出來辟謠說沒有減單,出貨量也是仍然快速增長,但時間已經拖了一二個月,供應鏈反應過來已經為時已晚。 首先收到蘋果減少訂單風聲的臺灣面板廠商最先動作,華映明確表示關停一條4.5代線。華映當時除了其主要客戶中興與酷派增長緩慢外,華強北市場的清洗風波對其業務影響也不容忽視。 而其它主要供應大陸市場手機面板的臺灣產線,要么悄悄的停產LCD,轉為OLED的開發試驗線,要么升級生產In\On-CellLCD觸控顯示屏,明顯產能下降,交貨期也拉長了。 韓國廠商就更不用說了,三星不但自己全力去生產OLED顯示屏了,還從京東方拿走了顯示屏產能來生產低端手機。LGD則早在去年第四季度就開始轉向升級生產In\On-CellLCD觸控顯示屏,實際出貨也有所下降。 市場感受缺貨最早是從4寸屏開始的,當時很多從業人員都以為是蘋果出SE手機,帶動行業跟風出小屏,造成短時間的供應瓶頸。這個判斷其實也十分正確,SE手機到現在仍然供應緊張,跟面板缺貨是有一定關系的。 不過隨著臺灣地震,部分品牌廠商開始清點供應鏈的時候才發覺,不僅僅是4寸屏缺貨,而是很多去年三、四季度發布的主力鋪貨機型,都遭遇了缺貨。其中小米由于電商模式銷售宣傳為重,導致供應鏈缺貨表現最為明顯,甚至為了拿到上游資源,雷軍大神不得不宣布自己回來親自負責供應鏈事宜。 小米的動作已經明確的告訴行業,上游供應鏈缺貨明顯了,但是上游企業這時加班也來不及了。首先大家為了提升產品競爭力,已經在發布的手機上用上了In\On-CellLCD觸控顯示屏,而且為了降低成本,也不約而同的把4.7寸顯示屏全部集中換成了5寸屏,工藝的改變,工序的增加,良率的妥協、尺寸的上調等,都讓面板廠增加的那一點點產能快速被淹沒。 而第一季度面板廠集中表現同比出貨量下降、營收萎縮、盈利轉負,除了麻木了行情不景氣外,面板廠為了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也大部分加大了顯示屏模組自制的數量,減少了對中小模組廠的供應量,直接導致第二季度部分中小顯示屏模組廠和三線手機品牌廠商經常面臨無材料上線的窘境。 |